首页>检索页>当前

北京建筑大学发布长城研究保护系列成果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施剑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施剑松)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石峡村乡亲们的回信,近日,在北京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春凤曾带领学生在石峡村开展调研,他说:“看到前期参与调研的村庄得到总书记的回信和认可,我和同学们备受鼓舞,也觉得工作非常有意义,深感做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责任重大。”

据悉,作为北京市属唯一建筑类高校、北京建筑大学长期将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作为学校专业特色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重点,围绕国家及北京市长城保护与利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等开展研究和实践。日前,北京建筑大学召开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专题研讨会,展示了学校近20年长城研究保护系列成果。

2005年参与北京长城资源调查至今,北京建筑大学长城研究团队承担近1万公里长城保护规划、设计及维护,约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44%。其间,北京建筑大学主编了我国首部《中国长城志·建筑》,为长城保护提供了“北建大方案”。

2021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长城保护研究性修缮项目,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带领团队负责延庆区大庄科段长城。汤羽扬说,团队围绕长城本体、长城病害、长城赋存环境开展研究,以考古挖掘为开端,多学科研究为手段,数字化跟踪记录为保障。现场工作时,考古、测绘、结构、材料、植物等多学科研究团队协同推进。通过考古,团队得以明确大庄科长城的建筑形制、工程做法,并推测出该处长城营建时间。

借助于《2023北京长城资源复核北京长城保护现状年度普查评估(密云、延庆)》项目,北京建筑大学在国内首次启动航拍监测技术探索建立长城残损病害预警系统。2023年,团队已完成密云区和延庆区352公里长城资源的航拍和数据整理分析。汤羽扬透露,团队探索了“传统工艺+科学技术+研究创新”的长城保护模式,通过三维建模、图像病害标注,计算机学习训练,达到计算机自动识别长城病害类型与程度变化,持续动态观测长城保存状态,构建长城监测数据库等目标。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郑宇说,抓好长城保护传承利用是学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时代使命。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以谋划建设国家建筑遗产技术创新中心为契机,集中全校优势力量,加强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